定西加快建设绿色无公害肉蛋奶生产供应基地

导语 定西加快建设绿色无公害肉蛋奶生产供应基地

  定西加快建设绿色无公害肉蛋奶生产供应基地


  定西畜牧业是定西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多年来畜禽饲养总量、饲草种植面积在全省位居前列。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把畜草产业打造成全市农村经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建设甘肃省畜草产业大市的战略目标。并把2012年确定为“畜草产业发展年”,召开了全市畜草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畜草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了《定西市畜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定西市畜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年)实施方案》。各县区委、县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加快发展畜草产业的高潮,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底,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1800万头(只),同比增长42%,其中,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0万头、200万只、250万头、130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5%、64%、42%、127%;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8万吨,同比增长58%。全市投入畜草产业的各类资金达到18.5亿元,畜草产业养殖、加工、流通、草业四个环节的总产值达56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



  圈舍养羊。

  ——规模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化雏形已经形成。全市建成规模养殖企业(小区)770个,发展养殖专业村410个,注册畜牧业专业合作社45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8万户。全市规模化养殖各类畜禽630多万头只,规模化程度达到35%。临洮兴达、澳牛千头奶牛场、鲁家沟万只蛋鸡养殖小区、西泰万头仔猪繁育场、兰州希望科技有限公司20万套肉蛋种鸡场等在建设标准、发展规模方面都是定西市乃至甘肃省较高水平的养殖企业。全市畜草产品加工、饲草料企业达34家,其中,肉品加工15家,奶品加工8家,饲草料加工11家。形成年加工能力10.5万吨,其中饲草料6.5万吨、肉品3万吨、乳品1万吨,加工业产能达到20亿元。涌现出陇原情、秀峰、天耀、春寅等一批畜牧知名品牌。全市初步形成了通渭、安定紫花苜蓿、红豆草基地、岷县独具特色的红三叶、猫尾草基地。建成了临洮奶牛基地、安定奶牛肉羊基地、陇西肉羊基地、岷县肉牛蕨麻猪基地、陇西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安定、岷县、陇西、临洮、通渭、渭源六县区被列入全省牛羊养殖大县和牛羊重点扶持县。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全市畜草产业项目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市先后实施了世行畜牧发展项目、渔业自然生态保护项目、畜禽良种场建设项目、基层动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 亿多元。相继建成了两个省级鱼类自然保护区,围栏天然草场50多万亩。建成饲养奶牛100头以上、生猪300头以上、肉牛200头以上、肉羊3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300家;千头以上奶牛场4家,千只以上肉羊场11家,万头以上良种仔猪繁育场5家。牛羊冻配改良点100多个,还有一批良种鸡场、良种兔场。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配套的动物防控网络,全市草原保护、鱼类资源保护、良种畜禽体系、动物防疫体系等基础条件也有很大改善。



  圈舍养牛。

  ——技术推广力度加大,产业效益明显提升。全市畜牧技术干部采取包乡、包村、包企业和带项目、带任务、带措施、带技术“三包四带”等办法,重点推广暖棚养畜、配合饲料、秸秆青贮、品种改良等十大技术。特别是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和牛羊品种改良两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市年均种植玉米200万亩,年产玉米秸秆400万吨,全市已建成青贮氨化池150万立方米,2012年青贮氨化玉米秸秆180万吨,还有约220万吨玉米秸秆可转化利用。

  ——畜草资源比较丰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全市有天然草原面积1387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800多万亩。全市人均耕地面积达3亩以上,特别是北部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在5亩以上,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种草养畜和特色商品草有很大的空间。近年来,在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我市大面积推广林草间作,鼓励群众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全市多年生优质牧草面积大幅增加。多年生牧草累计留床面积达到315万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为全省最大的苜蓿草基地。高粱、燕麦等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30万亩左右。我市洮河、渭河流域及川区乡镇有大面积种植玉米的传统习惯,年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年供应量在300万吨以上。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资源。2012年,全市草业完成产值16亿元。同时,全市有水域滩涂面积 7万亩,大部分没有开发利用,发展休闲渔业和冷水渔业有较大的潜力。

  ——畜禽交易条件逐步改善,市场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畜禽交易重点监测市场。紧密围绕优势、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建成了安定内官、巉口,临洮衙下、玉井,陇西文峰、首阳、通渭马营、岷县闾井等一批重点畜禽市场,全市畜禽交易市场条件逐步改善。积极指导市场实施升级改造工程,组织大型超市、企业、高校、社区与产区进行对接和洽谈活动,促进终端用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引导大型超市、连锁经营企业及畜水产品流通企业建立产畜产品直采基地和产地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直接向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终端配送畜产品。针对鲜肉、鲜蛋、鲜奶的运销特点和保鲜要求,支持在优势主产区建设一批大型冷冻冷藏中心,提高吞吐调节供求的能力,流通体系日臻完善。



  优质牧草。

  今后,全市畜草产业发展要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草业、确保安全、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围绕建设甘肃畜草产业大市,甘肃中部肉蛋奶供应基地、草产业基地,甘肃省农畜循环经济示范市的定位,全力实施畜草产业发展“八大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进程,努力把畜草产业打造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富民强市的区域首位产业。

  从2012年到2016年,大力促进畜草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任务是养殖业快速扩张,加工业迅速跟进,流通业优化升级,草产业全面提升。力争到2016年,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5000万头(只),比2011年翻两番;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比2011年翻两番;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突破2000元,力争达到2500元,比2011年翻两番。把定西建成全省畜草产业大市、甘肃中部肉蛋奶供应基地、草产业基地和农畜循环经济示范市。

  从2017年到2020年,强力推动畜草产业跨越发展。重点是在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初步形成现代畜牧业格局。到2020年,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7000万头(只),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5000元。



  苜蓿草颗粒。

  实施做强养殖行动,努力扩大饲养总量。积极发展家庭规模养殖。加快建设养殖专业村。大力发展养殖场(小区)。每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200个以上。创建标准化示范场。每年创建部级示范场(小区)1个以上,省级5个以上,市级10个以上。

  实施做大加工行动,努力打造知名品牌。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肉制品加工,重点扶持壮大陇原中天、陇原情、金华、临洮千鹤肉鸡加工等市级加工龙头企业;饲草料加工,重点扶持方正、岷山、天耀、民祥、百绿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奶制品加工,重点扶持澳牛、兴达、育强等奶牛养殖大型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兴办鲜奶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畜产品生物技术制造业。扶持发展一批利用畜草产品和生物技术制造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和药品加工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陇西腊肉、陇中牛羊肉、岷县蕨麻猪、牦牛、放养虫草鸡、红豆草、岷山猫尾草、岷山红三叶等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影响范围广的“定西畜草产品”知名品牌。

  实施市场建设行动,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快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市场运行体系建设。搞好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奶牛规模养殖基地。

  实施专业合作行动,不断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全市规范化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800个,覆盖适度规模养殖户达50%以上。

  实施草业开发行动,努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牧草基地建设。安定、临洮、陇西、通渭、渭源5县区重点种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漳县、岷县种植以岷山猫尾草、红三叶为主的特色牧草。全市多年生牧草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加大玉米秸秆转化利用。支持鼓励企业兴办玉米秸秆加工厂和秸秆饲料配送中心。在临洮、陇西、安定、通渭等县区建立玉米秸秆青贮银行、物流公司。到2015年,全市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80%以上。积极开发生物饲料。

  实施良种繁育行动,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加强畜禽繁育场建设。全市建设1个优质纯种肉羊良种繁育场和1个秦川牛良种繁育场,每个县区建成良种肉牛、肉羊扩繁场2~3个;建设种猪场和种鸡及孵化场1个以上。加大畜禽良种的引进。每年从市外引进基础母牛1万头、基础母羊5万只以上。大力推广普及畜禽改良技术。



  青贮饲草。



  畜产品加工。

  实施安全保障行动,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建立稳定的动物疫病防制投入机制。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

  实施投资融资行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2012年起市县区每年安排财政资金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亿元。争取落实国家、省上项目资金2亿元。各类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畜草产业发展,对符合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的畜禽养殖、加工和饲料生产项目,优先安排信贷额度,适当简化手续,确保全市每年畜牧业信贷资金达到4亿元。全市每年力争招商引资和吸纳各类社会资金3亿元。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